大道法援
導讀:2018年1月25日最高法裁判的“許水云訴金華市婺城區(qū)政府行政強制及行政賠償案”可謂是舊城改造類征收項目中房屋遭違法拆遷后獲取被征收人獲取行政賠償?shù)淖顧嗤门袠藯U。然而它畢竟只能解決城市房屋征收中的問題。2018年11月8日,最高法針對“周小平訴浙江省湖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行政賠償案”作出的再審判決則堪稱許案裁判原則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直接為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遇違法拆遷后的行政賠償問題確立了標準和參照依據(jù)。那么,這究竟是一起怎樣的具有典型性的“農房改造”案件呢?農民又能獲得怎樣的全面賠償呢?
【案情概述:極具普遍性的違法拆遷農房】
周小平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鳳凰街道陳板橋村章家灣自然村(以下簡稱章家灣村)擁有合法房屋兩處(建筑面積分別為262.44平方米、238.88平方米)。章家灣村于2010年起開始實施農房拆遷改造,因未能與周小平達成安置補償協(xié)議,湖州經(jīng)開區(qū)管委會之內設機構拆遷辦公室(以下簡稱經(jīng)開區(qū)拆遷辦)于2012年3月13日向湖州環(huán)太湖集團有限公司發(fā)出書面函件,載明“陳板橋村章家灣區(qū)塊列入開發(fā)區(qū)舊村改造范圍,該區(qū)塊涉及周小平樓房2幢(含拖間)總建筑面積501.32平方米(面積分別為262.44平方米和238.88平方米)。涉及周小平父親周阿連平房及簡易房2處總建筑面積38.95平方米(其中平房26.95平方米,簡易房12平方米)?,F(xiàn)因舊村改造工作建設需要,將這些房屋先以拆除,其拆遷安置補償事宜由開發(fā)區(qū)拆遷辦和拆遷戶協(xié)商處理?!蓖?,經(jīng)開區(qū)拆遷辦組織人員在未履行法定程序的情況下將涉案建筑強制拆除。另查明,章家灣村的土地性質為集體所有土地。
顯然,這是一起在農村地區(qū)非常典型的“先拆了再談補償”的案件,其拆遷行為被確認違法是無任何爭議的。那么接下來要涉及的就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究竟該如何對被征收人的損害予以賠償了。
【最高法確立裁判原則:4大方面必須遵照】
原則之一:“直接損失”不應理解為只賠房屋的重置成新價
《國家賠償法》所確立的針對財產(chǎn)權遭受行政行為侵害的賠償原則似乎一直都是“直接損失賠,間接損失不賠”,而這也成為了被征收人的農村房屋遭違法拆遷后只能獲得可憐兮兮的一點點賠償?shù)母驹蛑?。究竟何為“直接損失”?直接損失就僅僅是指涉案房屋的重置成新?lián)p失嗎?最高法對該案的裁判中對此進行了明確否定。
判決中指出,將《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的直接損失僅僅解釋為房屋被拆除后的重置損失,而將被征收人應當享有的農房拆遷安置補償權益排除在外,有失偏頗。
據(jù)此可知,農村房屋遭違法拆遷后的“直接損失”,應理解為包括被拆建筑物重置成本、農房拆遷補償安置權益和對室內物品造成的損失。這類案件今后的司法裁判,應綜合考慮這幾個方面的問題,而不可只判遭拆除房屋的“磚頭瓦塊兒”錢,其他的任由被征收人去與征收方繼續(xù)協(xié)商談判解決。協(xié)商談判是必要的,但要先由法院通過司法裁判給出一個相對明確的賠償范圍、方式和標準原則。
原則之二:被拆除房屋重置價的確定不應簡單參照原有項目的補償安置標準
被拆遷農村房屋的價值如何確定無疑是賠償環(huán)節(jié)的一個大問題。以往的許多案件中,回頭參照涉案舊村改造項目的補償安置方案被一些裁判所適用,但這無疑是不利于被征收人的損失填補的。因為自違法拆遷發(fā)生后至行政賠償判決作出時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就該案而言已過去了6年),涉案房屋周邊土地的價值已發(fā)生根本性變化。仍按老的方案、標準去計算,可能會導致被征收人拿到賠償后仍然生活水平降低的后果發(fā)生,這顯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故此,在該案中,一審法院從“有利于被征收人利益”的原則出發(fā),參照當?shù)厥袇^(qū)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評估標準對涉案建筑的材質等級及成新率進行了確定,這一做法被最高法評價為“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值得肯定”。
原則之三:歷史遺留原因導致的農房權屬“瑕疵”不影響涉案房屋的合法性
該案中管委會提出涉案房屋缺證且存在用地面積超標、違反“一戶一宅”原則的嫌疑,不應受到法律保護。而被征收人則強調在當?shù)仡愃频纳姘阜课荽蠖鄾]有辦理房產(chǎn)證,不能簡單地以缺證來否定其對涉案房屋的合法產(chǎn)權。最高法在裁判中明確指出,涉案房屋建造于1984年,結合我國以往農村房屋交易總體狀況以及相關規(guī)定,管委會的主張不足以否定被征收人對涉案房屋享有的合法補償權益。
據(jù)此可知,因歷史遺留原因導致的農村房屋“缺證”“面積超標”“一戶多宅”等現(xiàn)象不應簡單粗暴地認定為違法建筑進而不予補償。對于上世紀80年代及以前建造的農村房屋,適用今天的法律法規(guī)來苛責無疑是不恰當?shù)摹?
原則之四:要對房屋遭違法拆遷的被征收人在補償安置中予以照顧和合理安排
在最高法的裁判中出現(xiàn)這樣的表述無疑體現(xiàn)了司法的溫度和對弱勢群體的人性關懷,尤為值得點贊。我們將這段表述完整復制下來供大家品讀:
出于對違法行政行為侵權受害者合法權益充分保護的考慮,行政機關在確定行政賠償標準與額度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定,在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禁止性規(guī)定的情況下,結合再審申請人分戶及親屬安置情況、原房屋面積狀況等特定事項,同時考慮房屋附屬物、動產(chǎn)以及本次拆遷涉及的搬家費、過渡費、獎勵金等具體給付事項,盡可能給予再審申請人必要、合理的照顧和安排,以體現(xiàn)對違法行政行為的懲戒和對被侵權人的關愛與體恤。應當看到,當前以“城中村改造”“舊村改建”等名義推進鄉(xiāng)村環(huán)境治理乃至城市功能區(qū)建設的現(xiàn)象,在一些地方有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行政機關在土地尚未征收的情形下,要特別注意依法依規(guī)保障農戶的合法權益。如果有關項目今后實質上不再適宜作為農用地繼續(xù)開發(fā),行政機關應當盡快推動完善后續(xù)的土地征收等程序,切實保障集體經(jīng)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這段判決書中的表述特別點了“城中村改造”“舊村改建”這類項目的“名”,反映了最高法對于實踐中此類項目暴露出的問題較多的警覺和必要提示,實際上是在通過這份裁決給地方政府敲響警鐘。
那么究竟該如何依法“照顧和安排”呢?最高法的這份判決中確立了以下幾個原則:
其一,被征收人享有賠償方式選擇權,不能只付賠償金,而要允許其選擇產(chǎn)權安置房。
其二,賠償標準不應低于被征收人所應得到的拆遷安置補償權益,并就具體賠償數(shù)額進行充分的協(xié)商溝通,溝通不成的要及時作出賠償決定,被征收人仍不滿意可以再針對賠償決定起訴進行救濟。
其三,對涉案房屋附屬物以及室內物品損失的認定因存在爭議而有進一步核實的必要,不應模糊處理。
在明律師最后想提示廣大被征收人的是,周小平案所確立的裁判原則在很多方面都與許水云案存在相同或近似之處,這實際上反映了城市房屋征收和農村房屋拆遷在客觀上的密切相關性。“全面賠償原則”在城市和農村全面得到確立,無疑是對政府一方違法拆遷行為的有力震懾,更是對老百姓一方依法維權的強有力支持。這份判決所確立的裁判標準,無疑將對2019年同類型案件的審判實踐產(chǎn)生重大的指導作用,也算是最高人民法院送給廣大農民朋友的一份新年禮物了。
周小平案裁判文書及要旨整理:《【最高法裁判】房屋違法拆遷的賠償范圍、賠償方式和賠償標準(全面賠償)》
相關搜索: